近年来,市水利局深入贯彻..生态文明思想和“十六字”治水思路,认真落实黄河..战略及水利部、省水利厅要求,把改革创新贯穿到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和监督管理全过程,锚定目标、..施策、创新推进,奏响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泰安乐章。
一、系统推进抓治理,绘就水土保持“生态卷”。坚持“政府主导、群众主体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参与”,以小流域为单元,开展“山水林田路村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发挥水土保持综合效益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8平方公里,水土保持率达到81.13%。一是政府统一规划。高质量编制《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》《泰安市水利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等技术文件,确立了每年治理水土流失75平方公里、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上升到83.75%的任务目标,为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。今年,高质量实施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2项,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1项,可消减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。二是激发主体活力。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、调整种植结构、承包“四荒地”等参与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。宁阳县彩石生态清洁小流域,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,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足4000元,达到了现在的15000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翻了一番。三是部门协同联动。有效整合水利、自然资源、农业农村、林业等项目资金,多部门协同,多项目互补,多措施并举,共同唱响水土保持大合唱。仅2021年,整合各级财政资金6011.8万元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.3平方公里。四是社会资本参与。发挥各级财政资金“酵母”作用,鼓励引导工商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,全市像肥城桃花源、新泰惠美农业、岱岳区中青松石等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218家,累计投入达15.4亿元,社会资本成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生力军。
二、四轮驱动强监管,..水土保持新局面。以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,高位推动、优化服务、创新机制、分类施策“四轮驱动”强监管模式被评为**基层治水十大经验,在**水土保持工作视频会议上典型发言,黄委专项行动获得水利部黄委通报表扬,泰安市水利局荣获“全省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突出贡献单位”称号。一是高位推动强监管。市政府批准印发《泰安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》,把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,逐级逐年分解任务,评估实施效果,强力推动任务落实。二是优化服务强监管。推行服务标准化格式化,开展不见面网上审批、缴费、报备,项目单位“..多跑一次”甚至“零跑腿”就可办成事。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,目前全市已经批复的水土保持区域评估8个,防治责任范围累计达到13343.54公顷,其中旅游经济开发区45个项目一次性完成方案审批,单个项目审批时间比原来缩短了近1个月,受到地方、企业一致好评。三是创新机制强监管。优化集成审批方式,将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审批纳入行政审批服务局,..推行水保方案、防洪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报告三合一的“水影响评价”制度,同时刚性推行行司衔接,联动实行信用管理,有效破解了难点堵点问题。四是分类施策强监管。..运用宣传教育、监督检查、执法处罚、司法强制四种形态,依法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。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共查处疑似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图斑3469个,审批水土保持方案1095个,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亿元,履行水土保持主体责任日益成为建设单位的自觉行动。今年全市以卫星遥感图斑为抓手,对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现场查处46次,水土保持强监管全覆盖、无死角,遏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行为保持高压态势。
三、示范..促提升,打造水土保持升级版。坚持“精品..、科技驱动、典型示范、全域辐射”生态示范理念,建成泰山桃花峪等“四型”小流域35条、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17条、省级绿化样板工程4个。2021年肥城市、新泰市泰山百合园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,成功创建为..“..水土保持示范县”“..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”。我市在2016-2020年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中获得..等次,得到省水利厅通报表扬。水利部、水利厅及湖南、湖北、广西等水利部门..来泰安市调研考察,对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。今年以来,持续构建“上下联动、点面结合、梯次推进”的示范创建体系,重点培育申报..水土保持示范县、示范园和示范工程4项,其中新泰市水土保持示范县、泰山区安家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已顺利通过省厅初审,..至水利部进行审查,充分展示了泰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,形成了多点开花、齐头并进的创建格局,为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注入了源源动力
来源:市水利局